SWIFT布局央行數字貨幣,14家銀行參與!我國數字人民幣跨境支
摘要: 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研究布局央行數字貨幣。10月5日,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在官網公布了其央行數字貨幣(CBDC)用于跨境支付的試驗結果。在針對不同技術和貨幣進行了為期8個月的試驗之后,
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研究布局央行數字貨幣。
10月5日,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在官網公布了其央行數字貨幣(CBDC)用于跨境支付的試驗結果。在針對不同技術和貨幣進行了為期8個月的試驗之后,該機構公布制定了全球央行數字貨幣網絡的相關規劃,此次試驗參與者包括多個國家央行及全球性商業銀行等14家機構。
近日,我國在央行數字貨幣的跨境支付領域也傳來好消息。由“工農中建交”五大國有銀行參與的數字人(行情835670,診股)民幣跨境支付結算項目——“貨幣橋”(m-CBDC-Bridge )近期正式落地。該平臺首次成功完成了基于4個國家或地區央行數字貨幣的真實交易試點測試,來自4地的20家商業銀行基于該平臺為客戶完成以跨境貿易為主的多場景支付結算業務。
SWIFT宣稱制定全球央行數字貨幣網絡規劃
10月5日,SWIFT在其官網披露,在對不同技術和貨幣進行了為期8個月的試驗后,該機構制定了全球央行數字貨幣(CBDC)網絡規劃。
據悉,參與此試驗的除了法國和德國央行,還有匯豐銀行、渣打銀行以及瑞銀集團、富國銀行共14家中央銀行和全球性商業銀行,旨在研究央行數字貨幣如何在國際使用,甚至在需要時轉換為法定貨幣。
SWIFT創新主管尼克·克里根(Nick Kerigan)表示,明年將進行更進一步的測試,以加快全面部署。若可擴大規模應用,銀行只須進行單個主要連接,而不用單獨與每一交易對手建立聯系,在減少連接工作量的情況下,或達到更高效率。
SWIFT官網披露,此次試驗還測試了不同央行數字貨幣的底層技術,包括分布式賬本技術等。試驗結果顯示,央行數字貨幣和代幣化資產(代表全部或部分股票、債券甚至非流動性資產所有權的數字代幣)有可能在不造成破壞的情況下整合到金融生態系統中。
該機構還稱,此次試驗成功進行了70個場景,模擬了代幣化債券、股票和現金的市場發行和二級市場轉移。結果表明,SWIFT可以用作各種代幣化網絡的單一入口點,其基礎設施可用于創建、轉移和兌換代幣以及更新多個客戶錢包之間的余額。
資料顯示,SWIFT的現有網絡已在200多個國家或地區使用,并連接約1.15萬家金融機構。不過,此前萬事達卡首席執行官邁克爾·米巴赫(Michael Miebach)表示,隨著央行數字貨幣的普及,5年內SWIFT可能將不復存在。
目前,全球約90%的央行正在探索或研究央行數字貨幣。此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表示,在不久的將來需要一個全球數字貨幣系統,以在面對國家通脹危機時提供“穩定性”。
首個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項目剛剛落地
在央行數字貨幣跨境支付領域,我國也有好消息傳來。
9月28日,工行、農行、建行、中行、交行等國有大行發布了參與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的情況。這也是該項目從2021年2月至今一年多的探索后,正式落地的首個數字人民幣跨境結算項目。
日前,國際清算銀行(香港)創新中心、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國中央銀行、阿聯酋中央銀行和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聯合宣布:今年8月15日至9月23日期間, 在“貨幣橋”平臺上首次成功完成了基于4個國家或地區央行數字貨幣的真實交易試點測試。來自4地的20家商業銀行基于貨幣橋平臺為其客戶完成以跨境貿易為主的多場景支付結算業務。
據悉,試點測試中發行的央行數字貨幣總額折合人民幣8000余萬元,實現跨境支付和外匯兌換同步交收業務逾160筆,結算金額折合人民幣超過1.5億元。而貨幣橋將于10月發布最新進展報告,詳細闡述其技術設計,法律、政策、監管方面考慮及未來藍圖。
公開資料顯示,貨幣橋項目(m-CBDC Bridge)前身為Lion Rock-Inthanon,原是由香港金管局和泰國央行于2019年聯合發起。之后,2021年2月,香港金管局、 泰國中央銀行、阿聯酋中央銀行及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宣布聯合發起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研究項目(m-CBDC Bridge),旨在探索央行數字貨幣在跨境支付中的應用。
據了解,該項目通過開發試驗原型,進一步研究分布式賬本技術(DLT),實現央行數字貨幣對的跨境 交易全天候同步交收(PvP)結算,便利跨境貿易場景下的本外幣兌換。
在去年底的“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與展望”聯合研討會上,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曾表示,未來貨幣橋項目將結合新型業務用例拓展更加廣泛的應用場景,提升貨幣橋的可用性、兼容性及多樣性,同時探索與更多系統的靈活對接,以達成多方共贏的局面。
香港或將推出“數碼港元”
9月20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在官網發布《“數碼港元”邁出新一步》政策立場文件。文件闡述了,今年四季度其將開始為未來可能推出的“數碼港元”鋪路,以讓香港做好充分準備,一旦時機成熟就推出央行數字貨幣。
此外,根據上述文件透露,香港金管局即將在9個月內開展香港準備工作,包括數碼港元系統開發計劃,包括建立批發層面的項目時間表、系統設計及資源規劃,以及研究修訂相關法律等。
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表示,此前進行的兩輪市場資訊結果顯示,“數碼港元”項目獲得廣泛支持。他也指出,需更深入、具體地探討私隱保障等事項和發展應用場景。
近日,余偉文接受《南華早報》專訪時透露,數碼港元傾向采用兩層分發結構,由央行發行數碼港元,再交由不同銀行分發,性質與坊間主要由商業機構經營的電子支付系統不同。他強調,數碼港元不會與目前香港三家發鈔銀行(匯豐銀行、渣打銀行、中國銀行(行情601988,診股))發生沖突,這些銀行未來可能是數碼港元的分發商。
另外,余偉文還透露,數字人民幣在香港跨境使用技術測試已進入第二階段。測試內容主要是如何將“轉數快”支付系統連接到數字人民幣錢包。如果兩者成功連接,香港市民前往大灣區旅行或居住時,可以透過“轉數快”為數字人民幣錢包充值,這也意味著數字人民幣和數碼港元或在以后可以共存于電子錢包內。

貨幣,央行,跨境